首页 本院概况 师资队伍 规章制度 教学科研 党建工作 学风建设 合作交流 就业创业 资料下载 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书香伴我行(三)
发布时间:2022-08-24 18:49:47

书香伴我行(三)

读书可以让人从一世来看一时,从全局来看一隅,从更多维度、更长周期来把握过去、当下和未来。身为大学生,更应该博览群书增长学识见解,提升阅读能力。为此,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在暑假期间通过线上线下阅读形式开展了“书香伴我行”主题阅读活动。2019级全体同学参加。

信息19-1班周艺璇

《阿Q正传》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未庄为历史舞台,以主人公阿Q的活动为线索,以批判阿Q的病态心理精神胜利法为重点来组织材料。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作者不但从中国的现实社会出发,以农民的实际生活为基础,概括出阿Q的典型性格,而且着眼于辛亥革命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设计未庄这样一个闭塞落后的江南农村,作为阿Q生活的典型环境。阿Q这个形象,既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又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阿Q正传》是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旧中国劳动人民的奴隶生活的深刻写照,也是中国近代民族被压迫历史的缩影。阿Q,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只靠给人家打短工来维持生计。在他身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轻贱,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他的“精神胜利法”在那个时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仅是阿Q这样的下层农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国民性。  

当时的统治者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面对丧权辱国的形式,仍然自称“天朝”,沉醉在“东方的精神文明”的安慰中,鼓吹中国文明“为全球所仰望”,这不也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如出一辙吗?再放眼今朝,社会在不断地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可是仍然有许多的“阿Q”不学无术、游手好闲,整天怨天尤人,不求上进,慢慢的堕落成为社会负担,这些人既可悲又可怜。阿q的命运揭示了农民在腐朽思想毒害下的人生扭曲,不得不引起人民的慷慨。 

在塑造阿Q这个典型形象时,鲁迅先生非常讲究情节的张弛、明暗的详略:对主人公阿Q的活动是露,对其他陪衬人物则是藏,对阿Q在未庄的活动描写得繁,在城里的活动则轻描淡写。此外,鲁迅先生还特别工于讽刺手法和幽默语言。 

鲁迅先生创作《阿Q正传》的意图可作如下陈述:着眼于启蒙,写出旧中国的人生,主要是广大受剥削压迫的劳动人民的苦难、悲愤而又愚昧落后的人生,希望改良这悲惨的人生,唤醒那沉睡的民众。

物理19-1班梁坤

《安珀志》的作者罗杰-泽拉兹尼可来头不小,他是乔治RR马丁从小的偶像,可想而知他的地位有多高了,他生前得过六次雨果奖,三次星云奖,《安珀志》是他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我看过他的另一部作品《光明王》,那真是可以用举世无双来形容,连刘慈欣都亲自动笔给那本书写了后记。《安珀志》1-5卷我是很多年前就看了,去年看了第6-10卷,记得看的时候是废寝忘食,直呼好看太好看了,但是试图写下读后感时,我却迟迟难以动笔,原因是《安珀志》这个小说很难概括,我们不能说它是奇幻故事,它一部分故事发生在现代,现代世界的一切在书中随处可见,并且我们的现代世界和书中的奇幻世界并不是像很多故事那样分离的,而是都是安珀的一部分;它也不是科幻故事,因为其中充满了奇幻生物、魔法、位面世界等物,魔法和掌握魔法的军团是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是科幻和魔法并行,因为其中有很多科学和魔法都解释不了的神奇和神秘元素,比如“条条大路通安珀”,比如主牌和试炼阵;它也不是科学和魔法世界发生冲突,因为其中它们不是对立的,而是像河水与山丘同时存在一样自然。其实这就是罗杰-泽拉兹尼作品的风格,并不像如今的小说都是明确划分了领域和由此固定其中的元素,他的作品完全是自由发挥的,各种或科幻或奇幻或古代或现代这些元素只是他随时可用的工具。《安珀志》的故事始终处在悬疑之中,主角科温从精神病院醒来,发现什么都不记得了,他开始四处寻找自己是谁的线索,不久竟然找到了亲人,但他很快发现这些亲人们都不可信,他不得不一边假装自己并没失忆一边来套取更多的情报。在这个过程中,科温发现了一个神秘世界安珀的存在,似乎自己在其中有着重要的身份。在追寻谜题答案的路上,科温陷入越来越深的迷雾,同时也层层剥开了安珀王庭内一场凶险复杂政治斗争的隐情。故事的节奏非常快,语言十分简介优美,看的时候就像在读诗篇,悬疑氛围紧张得让人透不过气,同时政治斗争的描绘十分到位,所有人都相互猜疑,每个人都在悬崖边上,科温在腹背受敌中寻找身份、识别敌我、找出凶手、背叛、寻找失踪的父亲、决战.....一个又一个的阴谋不断嵌套袭来,我记得当时看根本停不下来。除了情节外,书中安珀的设定非常有魅力,安珀是所有世界的中心,其余所有世界都是安珀的影子,越靠近安珀的世界越和安珀相像,越远离安珀的影子就逐渐发生越来越大的变化,比如我们的世界就距离安珀很远,处于和安珀完全不同的唯物世界,比如有的世界时间就比别的世界运转得慢,科温在阿瓦隆当了几百年国王,回到安珀只是过去了几个月。从远方世界前往安珀的路途十分遥远,非凡人所能完成,但安珀的王族们可以在不同世界的缝隙间穿行,他们通过往世界加减元素的方式跨越不同的世界,从而寻找到捷径快速返回安珀。科温第一次回到安珀就是驾驶一辆汽车前去的,一路上随着元素的增减,世界也在他身边不停地变幻,从海边开过,变了一个世界,在沙滩处转弯,又到了一个新世界,迎着山谷前行,抬头时世界已改变,沿着一处村庄边缘走夜路,向一条小路开去,忽然太阳就出现在正前方,又到了一个世界,就这样不断地切换世界过程中,身边的一切如草木、居民、建筑也都在被赋予更多属于安珀的元素,他们所跨越的世界就越来越靠近安珀,科温自己也发生了改变,先是汽车的材质改变了,然后是汽车的形态,之后汽车变成马车,再之后成了一匹马,他身上的装束也在变化,西装变成了礼服和披风,武器从手枪变成了决斗剑,最终他骑马到了一片森林面前时发现,这里的一切都是和安珀吻合的,他策马穿过森林,安珀的城堡就在前方,这一段瑰丽和神奇的旅程终于到了终点。安珀人无论身处多么遥远的世界中,只要他们能记起家乡的模样,不断用安珀的东西替换世界的事物,那方向就是没错的,路途或远或近(也可以减少元素来达到绕行的效果以便躲避一些东西),最终当世界变成了和安珀一样时,他们就到了安珀,这也就是书中所说的“条条大路通安珀”,这其中还有着一分哲学的意味。

信息19-1班刘桂松

我从小至今,有三次床头放过百看不厌的书,第一次是高中时期,当时看的是《三国演义》,《三国演义》的文字十分精炼,随手翻一页,处处都是精彩内容,都可以津津有味看下去,时间长的话看十几页几十页可以,时间短的话可以看几页、一页甚至半夜,都能收获愉悦和满足,正是由于阅读体验这么好,我可以任何时候拿起看——起床时、吃饭后、睡觉前、出门前都可以,看到最后,那本精装本的《三国演义》都被我翻散架了;第二次是大学的时候,在学校的书店租温瑞安的武侠小说,温瑞安是诗人出身,他的小说情节节奏快转换快、文字精炼优美又充满了画面感,可以说是处处是诗与剑的精彩画面,《四大名捕》《逆水寒》《神州奇侠》《杀楚》这些,随便翻开任何一页读任意长度,立刻刀光剑影侠骨柔情就在寝室里闪现出来,我就可以看得如痴如醉,所以那是虎他的许多小说被我反复看了若干遍;我原以为再也不会有这种体会了,结果这次让我碰上了这本《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这并不是一本理论书,而是一项事件的分析报告,马克思在其中不仅有丰富而深邃的论述,而且又放开了手脚,使用了诙谐而无情的讽刺语言、各式类比和隐喻,让文章处处都讲得有声有色,十分好看,所以这本书有了前两次经历同样的效果——随时可以拿起翻看、任何一页都弥足精彩。不是只有我做出这种叹为观止的评价,《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在历史上也有十分高的地位,他在书里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几乎所有的政治学科都从这部著作中汲取了思想源泉,历史学家声称他们在这里发现了“事件史”分析的早期范本,政治学家则说是马克思第一次在这里论述了“国家自主性”的存在,社会学家则通过马克思的描绘,得到了一副阶级斗争分析的活生生的画面,而我从中学会了大量的论述方法与论述语言,学会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文章写法,以及窥得了历史分析法和阶级分析法的门径。书中自法国二月革命讲起,讲述了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波拿巴如何玩弄政治手段夺取政权的过程,其实看这种书,对相关时期的历史事件有一些了解是必要的,否则可能会一头雾水,原因可能不是书中内容难懂,而是里面的人和物完全是不知为何物。马克思从整个这个过程中分析了历史进程中各个元素的必然联系,揭示了122日的政变就是这种联系自然和必然的结果,最难能可贵的是,马克思并不是以后来者的身份写成了这本书,而是在其正在发展的过程中就进行了分析判断,并且对最终的结果进行了预言,(恩格斯说)“这幅图画描绘得如此高明,以致后来每一次新的揭露,都只是提供出新的证据,证明这幅图画是多么忠实地反映了实际。马克思对活生生的事实有如此卓越的理解,它在事变刚刚发生时就对其有这样透彻的洞察,的确是无与伦比。”

物理19-2班崔雪情

《名誉领事》作者: 格雷厄姆·格林在图书馆借的书,呆在那一下午看完了。这个故事讲述的是,在一个南美国家里,一伙绑匪为了政治目的绑架了一名西方人,但阴差阳错地错绑了一个无关紧要的名誉领事,英国对于这个领事毫不关心,绑匪骑虎难下要挟不成又不肯就此放人,来自英国的医生在绑匪处被领事认出来,再也无法抽身,就这样几个人的命运被绑在同一个死结里。故事的一开始,作者对各色人物都极尽讽刺,所有人的行为都像是一场闹剧,我以为这本书就会以一场更大的闹剧结尾。但后来我发现,作者是以认真的态度去描绘这一群小丑一样的人物,因为那些人的生活本就是穿着华丽戏服的拙劣喜剧,而他们本人丝毫不觉而是觉得自己正在上演无比严肃的正剧,这其实也是我们的生活状态,我们自以为一本正经的生活,很可能在别人眼中只是一出被看透的戏剧,但我们自己却必须要自欺欺人地去演完。但作者的本意并不是要以戏谑的态度嘲讽这种可怜处,而是对这种人生的无奈有深深的理解和肯定,他试图说明的是,无论别人的举动和遭遇多么让人觉得可笑滑稽或者无意义,我们也不要嘲笑,因为那是他们认真对待的整个人生,而我们自己的人生何尝不是别人眼中的笑柄呢。随着情节推进舞台中央的几个人身上开始展现更加严肃的主题,每一个有缺陷的人身上也都有着难能的品质,人就是这样一个矛盾的合体,而在故事的最后,这些人身上好的一面被激发了出来,事件中的所有人都被永远地改变了,其实每个人身上可能都有美好之处,关键在于是否能认真地去对待,去发现和认可。看这本书的过程就是晒笑——嘲笑——轻松——认真——严肃——紧张——动容——思考,挺不错的。

物理19-1班王安宁

《世界的凛冬》作者: [] 肯·福莱特我之前还挺喜欢简-福莱特的,他的侦探小说都挺好看的,《圣殿春秋》也是十分优秀的著作,可是这所谓的世纪三部曲可真是把我恶心到了,之前第一部《巨人的陨落》我已经在写读后感时喷过了,之后不死心又看了这第二部,看到一半我的感想是,如果第一部值100分骂的话,这一步就值600分的骂。作者的这个三部曲对标的是《战争与和平》,试图通过几个家庭从一战开始到冷战结束的变迁,表现出二十世纪整个世界的巨变和兴衰,但作者实在是水平太差了,如果非要说这世纪三部曲和《战争与和平》的差距,那大概就是他只写出了个《占》。首先,作为小说最核心的部分——人物塑造,是十分十分失败的。所有人物几乎没有灵魂,都一样地扁平。在第一部《巨人的陨落》中,这个问题已经很严重了,但至少还有离经叛道的女爵、坚强独立的女佣、勇于抗争的矿工等几个鲜明的角色,到了这部里,一个能让人记住的角色都没了,几个男性角色之间、几个女性角色之间,除了国别、身份、立场外,没有任何区别,真的是完全找不出区别,作为读者能分辨他们,完全是靠着名字、国籍以及参与的不同历史事件才认出来的,能把人物写得这样连网络小说都不如,这也是人才了。其次,故事情节十分薄弱无力,可能作者太想表现出历史的史诗感,整个故事推动完全是一个接一个著名的历史事件,就好像拿着历史年表在凑舞台一样。与此同时,总是那么几个角色被放在这些舞台上,参与到这些历史瞬间中,但是很快我就不禁去想,那么多的著名历史事件,怎么就恰好每次都是这么几个人都能参与呢?属于三五个家族的有限的十几个人,能够一次次巧合地完整地出现在每一次历史重大事件中,这种远超过戏剧性能解释的痕迹,让整个故事充满了刻意编造的虚假感,并且由于角色们十分苍白,他们在参与这些事件时完全不像是时代和事件设身处地的经历者,而像是一个现代人穿越回去参与了事件,无论是语言、认识还是做法都高度透露出现代人的理解与价值观,就仿佛现代人在一个仿真历史博物馆附身某人以知晓所有历史的上帝视角去做所有事情,而且附身在不同角色上的还是同一个现代人。这就让整本书都像在看既不详细也不专业的历史科普材料。

经过本次阅读活动的开展,同学们接触到了许多优秀的书籍并丰富了自己的假期生活。从阅读中深刻地体会到了读书的魅力、阅读的乐趣。通过阅读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用更饱满的精神状态去面对今后的学习生活!


版权所有:沧州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