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院概况 师资队伍 规章制度 教学科研 党建工作 学风建设 合作交流 就业创业 资料下载 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以青春之名,赴志愿之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举办征文比赛
发布时间:2025-10-20 09:23:57

以青春之名,赴志愿之约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举办征文比赛

为激发同学们对志愿服务的关注与热情,鼓励大家挖掘自身或身边的志愿点滴,同时为同学们搭建平台抒发志愿情怀,分享暖心故事,弘扬志愿精神,让更多人主动走近志愿、参与志愿,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于2025年10月20日举办“以青春之名,赴志愿之约”征文比赛,参加人员为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部分学生。

此次征文比赛中,同学们热情高涨、用心投入,笔下的志愿故事真挚细腻,捕捉了服务中的感动细节,同时以鲜活笔触展现对志愿的热忱。大家紧扣主题,文字里满是坚守与担当,不仅传递出志愿精神,更彰显青春力量,充分展现了青少年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良好风貌。

本次比赛不仅是志愿精神的传递,更是青春力量的彰显。这场比赛不仅能让更多人看见志愿里的坚守与感动,更能带动更多同学以行动践行公益,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期待物信学子用文字记录真诚、讲述热爱,让志愿的种子在笔下生根,让青春因这份担当更有分量,让温暖在文字里永续传递!

以下为“以青春之名,赴志愿之约”文明月征文活动获奖名单:

一等奖:科教24-1朱一丹,25-4任炳桐

二等奖:24-1科教郝景琦,24-2物理段文婷,25-3物理张浩

三等奖:24-1通信王乙惠,24-1科教张莉娜,24-2物理杨程程,25-3郑晓轩,25-1牛翼潇

物理25-4任炳桐征文

青春正好,志愿不辍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倡导团结友爱、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风气,是当代社会一项十分高尚的事业。体现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是大有希望的事业。努力做好这项事业,有利于全社会树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范,也是我们学习“三个代表”的具体体现。

我一直想做一名志愿者,其实我参加志愿者就是希望能给社会带来多一点的爱。很多时候,我们生活在现代社会总会觉得缺少了爱,缺少了被关怀。尤其是随着人渐渐地长大,接触到更多的人与事的时候,我们的思想就越来越复杂。同时我们会对这个社会越发不满,觉得现代社会就是一个很虚伪的社会。但是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中都会有一份爱,是一种对弱势群体的一种无名的爱。我相信凭着这心中的一份爱的种子,从我做起,从我们年轻人做起,我们可以让自己,让别人看到这个社会始终还是温暖的。所以从这方面看,我觉得我们更应该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我们。

作为一个志愿者,在助人的同时,也是自助。在使其他生命活出色彩的同时,志愿者也可以从中得到思想上的升华,学会与人沟通,学会关爱他人,也更深刻地领会到生命的意义。而且,志愿者的活动,也为我提供了一个接触社会的机会,提供了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

我很荣幸能成为传递爱心、志愿服务、乐于奉献、不求回报为宗旨的的一名志愿者。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不能养尊处优,而应该履行义务,肩负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即使我们的能力仍有限,但一颗关爱之心不会磨灭,我们将尽全力伸出双手去帮助、关心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等有困难的弱势群体。哪怕一句问候、一次搀扶、一次弯腰都能为社会公益、慈善、福利事业、社会生态环保及建设和谐文明的社会贡献出自己的微薄之力!

爱心已点燃,不要再等待,在我们有限的生命里,去经历让人难忘而有意义的人生体验,在奉献中,体味快乐,收获幸福。朋友们,如果你也怀着一颗感恩的心,那就抓住这个机会立即加入志愿者的行列,和我们一起将爱的火焰燃烧到世界的每个角落!

青年志愿者活动是微小的,因为它涉及的范围太有限。它又是伟大的,因为他在有限的范围中让老人露出了笑容。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自身的价值。同时,它也提升了现代青年的精神道德,培养了现代青年的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的高尚品德。彰显了我们青年的时代风貌和精神风貌。

让我们为这一事业来奋斗吧!让我们这些新时代青年来担负一些微弱的社会责任。奉献出一点微弱的力量!


科教24-1朱一丹征文

以青春之名,赴志愿之约

青春何为?志愿何为?当青春的蓬勃力量与志愿的奉献精神相遇,便奏响了时代精神的动人乐章。“以青春之名,赴志愿之约”,是青年对社会责任的主动担当,是个体价值在社会奉献中的升华,更是时代精神在青春坐标系上的鲜明注脚。

从本质上看,志愿服务是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具象表达。青年作为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以志愿行动践行“我为人人”的理念,将个人成长与社会进步紧密相连。这种参与不是被动的义务履行,而是主动的价值选择——在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青年得以跳出个人利益的小圈子,在更广阔的社会维度中定义自我价值,实现从“小我”到“大我”的精神跃迁。

从社会发展维度而言,志愿服务是社会治理的重要补充力量。在社区建设、公共服务、应急救援等诸多领域,青年志愿者以专业素养和青春活力,填补了社会服务的诸多缝隙。他们用耐心与热情,为弱势群体筑起帮扶的堤坝;用创新与担当,为社会难题提供青春方案。这种参与不仅缓解了社会服务的压力,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了互助互爱的社会风尚,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阶。

从青年成长视角审视,志愿服务是锤炼品格、增长才干的实践课堂。在志愿活动中,青年需直面复杂的社会需求,协调多元的人际互动,这对其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都是绝佳的锻炼。更重要的是,每一次志愿行动都是一次价值观的淬炼——当青年在服务中见证不同群体的生活图景,在奉献中感受“被需要”的价值感,其对社会的认知将更深刻,对责任的理解将更立体,最终成长为有温度、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以青春之名,赴志愿之约”,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更是一种使命的接续。从雷锋精神到当代志愿文化,无数青年以行动诠释着奉献的内涵。今天的我们,当以青春为帆,以志愿为桨,在服务社会的航程中,既传递温暖,又收获成长;既点亮他人,又照亮自己。让志愿精神在青春的土壤里生根发芽,让青春的价值在志愿的实践中熠熠生辉,这便是对“以青春之名,赴志愿之约”最好的诠释。

获奖同学颁奖


版权所有:沧州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