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学习教育专栏】一个“红色”医药箱(湖北省宜城市博物馆报送)
王克勤(1907—1948),湖北省枣阳县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后担任共青团枣阳县委书记,主抓枣阳青年联合会和枣阳学联的工作。1928年夏,枣阳革命受挫,王克勤遂经党组织安排转移至湖北襄阳,任中共竹条铺区委书记。其间,王克勤以开药铺、行医为掩护,秘密联络同志,恢复基层党组织。1929年春,王克勤奉命调至中共鄂北特委工作,在襄阳东门外开设一家小诊所,负责联络接转党员和组织关系。1930年夏,鄂北区襄(阳)枣(阳)宜(城)根据地逐步建成。8月,王克勤被调至苏区黄龙垱,负责筹建红九军第二十六师后方医院,并担任院长。1932年6月,鄂豫边苏区遭国民党“围剿”。王克勤在突围时身负重伤,藏于尸体之下,侥幸死里逃生。但其临近分娩的妻子王爱兰(红军干部)和6岁的长子王和林被敌人逮捕。敌人残忍地将王爱兰活埋,长子王和林至今下落不明。当襄枣宜苏区全部沦陷后,王克勤隐蔽于湖北随县洪山。不久,他与组织恢复了联系。随后,王克勤的隐蔽处便成为湖北枣阳、襄阳旅居钟祥的地下党员的联络处。1948年11月7日,遭受我解放军打击之后的官庄残敌,在逃离之前,丧心病狂地抄了王克勤的家,抓捕了王克勤,将他吊上屋梁,严刑拷打。当天傍晚,王克勤被杀害于汉水岸边,时年41岁。王克勤一生历经艰难,为革命赴汤蹈火、九死一生,却牺牲在黎明到来之前的黑夜。这个他生前使用过的医药箱,不仅承载了他信仰坚定、艰苦奋斗、不惧牺牲的革命精神,更见证了鄂豫边区人民为了共产主义理想,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不畏强暴,不怕挫折,前仆后继,一次次从血泊中站起来,又投入新的战斗的革命历程。
王克勤烈士生前使用过的医药箱,由王克勤子女捐赠,现收藏于湖北省宜城市新街鄂豫边区革命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