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本院概况 师资队伍 规章制度 教学科研 党建工作 学风建设 合作交流 就业创业 资料下载 党史学习教育专栏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智教融合,赋能未来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举办“走近人工智能”培训项目分享会
发布时间:2025-10-26 10:25:21

智教融合,赋能未来

——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举办“走近人工智能”培训项目分享

 为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教师队伍的信息化素养与教学创新能力,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于20251024在理科楼二楼会议室举办走进人工智能培训项目分享,主讲人为曹明静老师,参加人员为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全体教师。

会议伊始,曹明静老师围绕2025年进修项目中走近人工智能的学习收获,从核心知识、信息化手段、教学方法及个人感想四个方面展开分享。首先,着重强调,课程核心专业知识应当坚持体系化、严谨性与高阶性并重的原则。体系化上,课程构建了“基础-技术-应用与伦理”的完整知识框架。从AI绪论入门,到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进阶,再到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应用方向,体系化地帮助学生建立对人工智能领域的全面认知;严谨性体现为知识推导逻辑严密、数据引用规范标注来源,凸显知识可信度;高阶性方面,既涉及多模态信息处理等前沿方向,又通过“AI for Science”展示跨学科应用,着力培养学生跨学科思维与复杂问题解决能力。

信息化教学手段应用环节,曹老师讲述了以雨课堂为核心的智慧教学平台的应用实践。她围绕教学全流程展开详细讲解:课前通过推送预习资料提前完成学情预判,课中运用即时答题、弹幕互动、随机点名等功能提升课堂参与度,课后则借助课堂回放学情数据分析,为同学们提供精准教学反馈。这些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具体展示,为教师们探索教学改革提供了清晰且可借鉴的实施路径。在课程教学方法借鉴环节,曹老师提出课程采用的 案例驱动”“跨学科融合”“翻转课堂三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不仅让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而且提升了教学的实效性。最后,曹明静老师分享了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学启示。一是在专业知识传递方面,要做到轻量化 逻辑化并行;二是在信息化教学手段运用上,要注重 工具适配而非 功能堆砌三是在教学方法创新上,要坚持 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场景;四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内容的高阶性,让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还能运用知识解决复杂问题,实现全面发展。

深耕教研,方能育见未来。本次培训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深入探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平台,相信通过此次学习与交流,全院教师必将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创新教学方法,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型人才作出新的贡献。

会议室里的人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曹明静老师主持本次会议

会议室里的人们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老师们认真听会

许多人在房间里 AI 生成的内容可能不正确。

老师们积极参加会议


版权所有:沧州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undefined